清明上河圖 @台中參觀感

清明上河圖 @台中參後感
 
























清院本的《清明上河圖》:縮小全畫 (原尺寸: 35.6 cm x 1152.8 cm)


橋畫段:

先在觀賞這次『動 的清明上河圖』展覽前,先來複習一下歷史藝術史

北宋 (960-1127) 史稱"陳橋兵變", "黃袍加身"趙匡胤開始,成為宋王朝的開君主─宋太祖。宋太祖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政治家之一.在取得政權後在一次酒會上勸告他的將領們放棄兵權,史稱"杯酒釋兵權".從此宋王朝成為一個極度中央極權的政權.經十九年的南征北討宋王朝統一了中國.結束了二百二十五年改朝換代的戰爭時代但沒有長城的保護宋王朝面對的是北方契丹族的(遼),西北黨項族的(夏)和後來東北女真族的(金),蒙古族的(元)對宋朝造成極大的威脅甚至被滅亡;但此時中華文化藝術繼續開啟另一個鼎盛期唐代最突出的成就是詩歌而宋代在教育經學史學科技詞等方面都超越了唐代

這時代名人有:名臣包拯、范仲淹、石守信、司馬光、岳飛、韓世忠、文天祥、陸秀夫、楊家將、佘賽花、穆桂英、(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歐陽修(醉翁亭記)、蘇軾、蘇轍、蘇洵、王安石、李清照、辛棄疾、陸遊;教育家:程顥、程頤、朱熹;發明家:沈括(夢溪筆談)、畢昇(活字版)、(水滸傳人物)宋江、高俅….以及畫家:黃庭堅、郭煕早春圖關山春雪圖、米芾、張擇端、米友仁、宋徽宗、李嵩、劉松年、馬遠、夏圭


































唐肥宋瘦,相信這應該有聽過 ! 宋代開創了中華文化藝術的新風格或說是典範,因此各位可由他的書畫、瓷器(汝窯)、圖書....甚至家俱,都別有一番風格

首先先提的是,「清明」兩字,很多民眾都以為是清朝明朝的一幅圖,其實它代表兩種意涵:
1.晴明時節   2.政治清明之意




瞭解了時代背景之後,接著來看主題的版本:

1.畫風分析:  (資料來源官網 http://river.ishow.gmg.tw )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受到歷代畫家的喜愛,因而有許多仿本出現。其中「明四家」之一的仇英仿作的《清明上河圖》最有影響,蘇州一帶仿間大都以「仇本」為底本。明朝後期,大量蘇州仿製的《清明上河圖》散落民間,後來紛紛進入清內府,一時間魚龍莫辯。清宮不得不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協作畫成另一張《清明上河圖》,今人稱為「清院本」。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是參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的特殊風俗,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如戲劇、猴戲、特技、擂臺等等,因而畫中人物增加到超過4,000人。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長528公分,高24.8公分;畫中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隻28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20輛,轎8頂,樹木170多棵。目前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仇英本的《清明上河圖》:
長987公分,高30.5公分;結構大體按張擇端本的景物順序佈局,但描繪的是明朝中期蘇州繁榮的景象;房屋建築更為規整宏大,人物超過兩千。目前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清院本的《清明上河圖》:
長1152.8公分,高35.6公分;加上明清時代的特殊風俗,情節更豐富,並因受到西洋畫風的影響,用色鮮麗明亮,用筆細膩嚴謹。目前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宋朝一統南方諸國後,把南唐、後蜀的宮廷畫師收納,並承其餘緒,大力發展宮廷畫院。宋太宗雍熙元年(984)設立「翰林圖畫院」,簡稱畫院,就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


畫院建立之初,由於後蜀宮廷畫家黃筌、黃居寀父子深受重用,富貴濃艷的黃派風格成為畫院的主流,直至宋神宗(1068-1085)時代,出現了崔白、吳元瑜、郭熙、李公麟等一批敢於創格的畫院畫家,畫風遂為之大變,使工匠之氣漸退,而文人雅趣日增


到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崔白更設「畫學」,銳意培養一批具備更高素質的宮廷畫家。「畫學」中的畫家一如太學生,需經考試淘汰,畢業後獲授官位,地位超然。其學習的內容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等專科,還要學習《說文》、《爾雅》、《方言》、《釋名》等古代文化史地知識,同時也要通曉詩詞,因畫學考試往往是以詩、詞為題。
除技法之外,更講求創意,《宋史‧選舉志‧畫學》中便提到:「考畫之等,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態形色俱自然,筆韻高簡為工。」正是在這種文化環境下,造就出張擇端這類優秀的藝術人才。
除了表現仙山樓閣外,隨著追求高度寫實的畫風興起,都市風光為界畫家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新題材,而市肆風俗畫的興起,亦反映宋代都城展現前所未有的商業繁華的面貌;可以說都市百態自然刺激畫家創作,同時亦引起了皇室的興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乃應運而生。



2. 工具
  




















張擇端十分擅長「界畫」,他所創作的《清明上河圖》中建築、船舶部分也使用了「界畫」的技法;「界畫」是以界尺作為輔助而繪成的畫種,主要用作表現結構精細的樓房殿宇、舟車橋廓,此畫種在宋代宮廷繪畫中得到高度發展,大抵由於畫師的精工技藝所繪成的亭臺樓閣,正合皇室貴族的口味,甚至有皇帝因而命工匠按圖營造真實建築,宋徽宗的畫學中便設有「屋木」一科,專以訓練界畫能手。


最後做個結尾,台灣也有自行研發創造的互動古圖,如延伸閱讀(1~5)所示,但為何不將它擴大執行
變成一個個展應用,相信台灣的3D技術與數位技術在國際間也是有著不錯的水準,但為何此個展
卻不是國人自行策展,而是由中國來的,每年這麼多的補助案,研究成果竟沒回饋到國民身上,
這真的浪費這些經費,一個結案報告就解決所有經費核銷,讓人有點匪夷所思 ? 
希冀後續台灣的互動設計研究,能真正讓台灣人民享受到真正藝術互動價值,
下一幅互動的古畫新創,由台灣自己承辦,研發與策展!!

照片資料來源 http://yupeioy.blogspot.com
延伸閱讀
  1. 中華歷史http://www.greatchinese.com/emperors/beisong.htm
  2. 宋代名人http://www.yubobo.com/lsmr/13song/03.html
  3. 故宮情境區-清明上河圖http://www.npm.gov.tw/exh96/orientation/flash_4/index.html
  4. 【重返福爾摩沙】主題特展--「名畫大發現-清明上河圖」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read_news.php?nid=1700
  5. 名畫大發現-清明上河圖 /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科技藝術研究所 ( FBI Lab)http://techart.tnua.edu.tw/eTaiwan/contents/chingming-index.html
  6.  渡海三家收藏展專輯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
     
    http://www.art-virtue.com/painting/history/ching/PuRu/bio-PuRu.htm#8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Zotero取代Endnote的軟體

水壺復興運動